
【编者按】10月18日,省委书记沈晓明专题调研湘菜产业并主持召开座谈会,要求推动传承创新、促进繁荣发展,把湘菜品牌擦得更亮。湘潭菜作为湘菜的重要一环,深受人们喜爱和市场青睐,文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充沛的情感,描写湘潭菜、推介湘潭菜,用文化的力量持续为擦亮“吃在湘潭”的城市品牌作出贡献。
一、2024年6月5日在学习强国、湖南日报县域要闻、湘潭市文旅广体局官方账号等媒体发表《新质生产力赋能湘潭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
这两年,笔者经常和同行朋友们探讨,在人民群众对餐饮行业期望值越来越高,而消费更趋于理性化的时代,如何找到破局之道。笔者分享了自我感知的“用好‘双手’‘双脚’”思路。“双手”即一手抓好门店管理,管理出效益是普遍的认知;另一手抓好流量,如今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要把自己和门店、服务、菜品等IP通过不同的途径宣传出去,找到属于自己的流量密码。“双脚”则为脚踏实地将产品研发好、创新好、烹调好,最终做好;另外则是脚踏实地将服务做好,让顾客的体验感更加舒适。
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餐饮行业发展亦要与时俱进。为此,笔者将“用好‘双手’‘双脚’”思路总结转换为“用‘新’而为,以‘质’为先,赋能湘潭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
“用‘新’而为”包括六个“新”。新媒体:通过新媒体手段增加门店线上流量,当前湘潭稍微红火一点的餐饮门店几乎都运用了新媒体手段,从而实现销售的增长。新场景:通过打造新的场景吸引消费者前来打卡,进而自动自觉为门店宣传。新科技:科技永远是产业发展的第一内生动力,近年来湘潭推出的“岳塘美食地图”和“雨湖美食美景地图”微信小程序就是融合科技创新的实践,消费者只需扫描小小的一个二维码就能知晓城区1000多家餐饮门店和景点,不但可以看到门店照片和介绍,还能实现一键导航、一键订餐等功能。新渠道:除了到店消费的渠道,越来越多餐饮门店开通了线上销售渠道,有团购、直播,还有厨师上门烹饪、文创包装出品等,消费者的选择性更多元。新人群:以前餐饮行业主要是服务人员、厨师等从业人员,现在还有舞蹈演员、驻唱歌手、才艺演员和大批的短视频拍摄团队、外卖小哥等,这些组成了餐饮行业新的从业人群,让人们的消费体验感再升级。新工具:不是只有机器人炒菜是新工具,很多其他新的工具也在湘潭餐饮门店得到应用,如人脸识别考勤系统、更智能的监控系统等。
“以‘质’为先”包括了三个“质”。更有质素的管理:研究和学习是更有质素管理的重点,对新质生产力不断的研究和学习就是促进管理质素不断提升。更有品质的菜品:我们常说“名厨出名菜,名菜出名店”,可见菜品的重要性。湘潭拥有一批技艺精湛的名厨,充分挖掘了“湘潭四大名人菜”“潭州上席”“湘潭一桌美味佳肴”等名菜,对推动行业更有品质的菜品作出了贡献。更有质量的服务:服务人员要有更好的敏锐度,善于时刻洞察消费者的需求,用具有亲和力的语言软化消费者的防备感,用适当的赞美使消费者产生认同感,将更有质量的服务带给每一位消费者。
用“新”而为,以“质”为先,助力湘潭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湘潭贡献美丽的美食名片。
二、2024年5月27日在学习强国、湘潭日报、湘潭市文旅广体局官方账号等媒体发表《“味”湘潭的夏天》
夏天,在我心中总是那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夏天。而到了这个燃放生机的时节,莲城的味道是阳光和雨露的相融相交。
“越是冰糖湘莲,越是好过夏天”。盛夏时节,我们说的“嚯嫩”的湘莲上市,尝鲜就需来到荷塘边。家人拉着你的手,你去拉着莲蓬的鲜嫩,摘下来迫不及待地撕剥,舌尖上充斥着肉盈、玉脂、鲜甜的大快朵颐。而此时的暑热流连,一点胃口也没有时,能令我愉悦的更是一道冰糖湘白莲,放入冰箱微微冰镇,口感清甜,营养而美颜。
“越是夏日的夜,越是烟火的味”。夜幕降临的湘潭,乐悠悠的生活刚刚开始。湘潭就像夏天的伢子,天生带火,蓬勃快乐。这个时候,我和家人们会坐于市井,品尝着我们认为最“入味”的湘潭龙虾。不管是口味虾、蒜蓉虾、油爆虾、卤虾,还是你们说的黑暗料理芥末虾、盐蛋黄虾等,都不需要犹豫,趁热快取一只,嗦一口虾身的汁水,蒜香、花椒和灵魂紫苏的味道,带着不容置疑的辣意,保证可以俘虏你的味蕾。
“越是蔬果吃食,越惹清凉的胃”。陌上花开,莺飞草长,湘潭的田园随着夏日的阳光与雨露就变成了如食如美的梦境。我父亲退休后喜欢在板塘附近田土中种些蔬果,口称是为家里经济作贡献,其实根本吃不完。夏日的丝瓜,水煮出来青绿青绿的,那么的小清新,拌饭绝佳。夏日的冬瓜,放点豆豉水煮出来,冷一冷,清热佳肴。夏日的豆角,趁着阳光晒晒,扑豆角肉泥就出来了,懒一点,还是直接水煮吧,都别有风味。还有黄瓜、苦瓜等,一方食俗,一份属于湘潭夏日的味道。
“味”湘潭的夏天等您来尝鲜!
三、2024年7月25日在搜狐新闻网、湘潭市文旅广体局官方账号等媒体发表《吃在湘潭|盛夏中水火相融的湘潭味》
作家冯骥才说:夏,胜过春之蓬发、秋之灿烂、冬之静穆。在我家乡今夏注定是那样的热辣滚烫。中伏的日子,伸个懒腰开始起床四件事,回电话、回信息、看公众号推送的新闻和品儿子用75摄氏度水温刚泡好的黄金茶。一则“湘潭喜提全国高温排名前十强”引起了我的关注,看来今夏的温度确实不平凡,那么让我和大家说说这时属于我家乡特别的水火相融湘潭味吧!
在太阳的照料下,湘潭热情似火已到极致,夏天也达到了巅峰状态。这个时候人们大多胃口不振,对荤菜有种“晕菜”的感觉,而对有一种菜却情有独钟,我称之为“太阳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扑菜”。通过太阳对蔬菜的照晒,再进行腌制,食时取之加入本地碎青椒和蒜炒制,主打一个简单而清爽。“扑菜”在此时基本上是万物皆可“扑”的状态,扑蕹菜、扑豆角、扑扁豆、扑(白)辣椒、扑茄子、扑洋姜等等,“扑菜”比霉干菜要好吃,因为密封性好,水分少,所以香味比霉干菜更为浓郁,加之一般是当年“扑”当年吃,所以其烹饪出来颜色更为鲜亮,得到盛夏食客的偏爱。顺便提一嘴,其当家花旦扑蕹菜更是湘潭早餐米粉的灵魂伴侣,细滑的湘潭米粉嗍上一口,再夹上些许扑蕹菜,是一种日出而食。
说完“太阳菜”,再说说另外一种菜,我称它为这个盛夏的“水煮菜”。夜色下的莲城,最繁华的地方可能是岳塘区莲城夜市-岚霞路-新一佳这一带了,这里聚集数百家各有特色的夜宵美食门店和摊位,而其中不乏老饕们喜爱的一道“水煮菜”,水煮田鸡,又称水煮麻拐。这时我喜欢约上三五好友,坐在路边,感受着夏夜的缤纷多彩,点上一份水煮田鸡配上几杯冰啤酒,品味着这道美食带来的鲜香细嫩,忘却一天工作的疲劳,一切回归美食,回归美好。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水煮菜”,如水煮鱿鱼、水煮豆角、水煮冬瓜、水煮花生、苋菜煮皮蛋等等。
盛夏中水火相融的湘潭味,大快朵颐后当然还要体验一下专“暑”于你的好“趣”处。在岳塘,昭山城市水上乐园中水花四溅的享受着夏日清凉,据说现在一直到八月底每天都有烟花电音节哦!在雨湖,万楼芒果青年码头为您全新打造的海洋馆中,让您直降50摄氏度,体验零下10摄氏度的莲城夏日。
四、2024年9月26日在搜狐新闻网、湘潭市文旅广体局官方账号等媒体发表《秋雅、秋韵、秋实,都在形容湘潭的秋食》
经春历夏,人间入秋,家乡的餐桌迎来了新一季的满足。秋风在路上,告知着盘龙大观园的桂花树,轮到你丹桂飘香了!秋风在路上,告知着我家楼下湘纺中学田径场上的娃,新的学期迎风奔跑快乐成长吧!秋风在路上,告知着田野间的叔伯阿姨们,又是一年中国丰收年!秋风最终吹拂着我们的脸庞,并伴随着身旁的落叶,告知着我们一叶知秋,一味知秋,属于家乡的秋食开场了!
这时的湘潭美食叫做“秋雅”。前几天,携妻带娃来到爸爸妈妈的家里过中秋节,妈妈准备了一桌子,其中茭瓜牛肉丝是这时的时令菜品。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描述:“茭白炒肉、炒鸡俱可。切整段,姜醋炙之,尤佳。煨肉亦佳。须切片,以寸为度,初出太细者无味。”这是清文人的描述。农村的朋友每到中秋时都会宰黄牛,然后送点给我,好像家乡有着这么个习俗,将牛肉和茭瓜切成丝炒好,又如“小衡不着家”常说的伴着油汤置于碗中一拌,一扒啦,这小味没谁了。湘潭美食的“秋雅”表现在一家团圆的这份雅致,是聊聊家常品尝着妈妈的味道那份美好。
这时的湘潭美食叫做“秋韵”。过完中秋节,一道绕不开的美食开始陆续上市,对,就是说的大闸蟹。记得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首集就推出了一道美食秃黄油拌饭,不加任何蟹肉,拆30多只大闸蟹,才能出一碗秃黄油。这也太精贵,以前我们基本上就是将大闸蟹清蒸着吃,原汁原味的尝鲜。这两年我们湘潭的厨子们开又开始创新了——卤蟹,卤水去掉了蟹的腥味,锁住了它的鲜味,更成就了湘潭美食的“秋韵”,这种韵味,是必须允指的那种。
这时的湘潭美食叫做“秋实”。秋天家乡的果实富足,熟透的石榴绽开了皮,拨开红中泛黄的表皮,一颗颗饱满晶莹的果实,好像一颗颗流光溢彩的红玛瑙,是儿子的最爱。寓意着事事如意的柿子也成熟了,这时候我做活动策划的主视觉喜欢用柿子的喜庆元素。刚尝老卢做的板栗烧鸡,板栗的香甜和鸡肉的鲜滑相融合,现在都在回味中。还有秋梨,小时候的回忆,一咳嗽,妈妈就会把秋梨和冰糖放在一起蒸着吃,酸酸甜甜的食疗体验。果实与其它食材的融合也成就了这时湘潭美食的“秋实”。
细细想来家乡还有许多属于秋天的风物,那就来我家乡吧,“秋雅”、“秋韵”、“秋实”不都在形容着湘潭的秋食吗?
五、2024年4月17日在湘潭日报、湘潭在线新闻网搜狐新闻网、湘潭市文旅广体局官方账号等媒体发表《湘潭菜为何火出圈》
首先,人文相融助火爆。在这十来天陪伴“小衡不着家”探店的时间里,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湘潭人很团结,大家都希望我们这座城市能更好,所以湘潭菜的火和湘潭人、湘潭餐饮人密不可分。近年来,湘潭餐饮人更加注重文化包装和宣传,一大批本地美食博主持续为湘潭菜发声,湘潭市餐饮行业协会连续多年组织开展“湘潭味”饮食文化推广系列活动,反响热烈,加快了湘潭菜“走出去”的步伐。
其次,水火相融助出圈。母亲河湘江滋养着我们,湘潭菜的烹饪技艺相当丰富,首推对水的重视,如蒸、煮、炖、焖、汆、烫、焯均是用水进行,卤、泡、烩、溜也离不开水。湘潭菜更讲究“火候”的掌握,文火、武火、大火、小火、微火、明火、暗火、余火等,在每一个烹调环节中无不考验湘潭餐饮人的基本功技艺。水火交融成就了湘潭菜丰富的味道,受到全国人民的追捧和喜爱。
再次,时食相融助长红。湘潭属于地小物博的城市,不但是全国生猪、粮食等生产大县,还有湘莲、沙子岭猪、壶天石羊、九华红菜薹、花石香干等众多闻名遐迩的特色食材,食材的丰腴让湘潭菜名菜频出。孔子曰“不时不食”,而湘潭人更是深谙其道。现在正是春天,湘潭人品味家常鳝鱼、椿煎蛋、春笋肉泥、蕨炒腊肉等时令菜品。食客们来到湘潭,不但能品尝到众多地道食材烹调出的美味,还能在不同时节品尝到不同风味的湘潭菜。
对于我个人而言,接下来也会继续助力湘潭菜的宣传和发展。在本月底岳塘区第二届花朝节上,我们将策划相关活动,届时,数位本地知名美食博主将邀约全国美食、旅游博主来湘潭打卡,现场连线“小衡不着家”等来过的美食博主,欢迎他们再次回家。另外,近两年本人撰写的《红色湘潭,鱼很红》《一品湘潭鱼 才识湖湘鲜》《花开“香”潭 一路向南美味绽放》等宣传湘潭美食的文章在各大平台刊宣,引发很多读者的喜爱。接下来我也会在这个方面继续努力,希望和大家一同助力湘潭菜这一城市IP,从“一时红”到“持久火”。
六、2023年9月15日在湘潭日报、湘潭市文旅广体局官方账号等媒体发表《花开“香”潭,一路向南美味绽放》
在这“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美好时节,我们不期而遇,来到湘潭市岳塘区盘龙大观园共赴第二届湖南花卉苗木博览会。花全开,月全圆,最好的时光,莫过于像这样的奔赴,慢慢走向美的高潮,充满期待。
随着湖南花博会的临近,花香穿越时空游走在我们这座城市的每一处,怎能缺少湘潭美食的加持来欢迎五湖四海的客人们呢?正如湖南卫视刚刚播出的《去“湘”当有味的地方》栏目中那句“天下湘菜半出湘潭”,可不是说说而已。那么请跟随笔者从盘龙大观园一路向南沿着宽敞而美丽的芙蓉大道快速道一起开启一段饕餮寻味之旅吧!
导航4.3公里,首先我们来打卡荷塘土鸡河东店,这家店是荷塘土鸡餐饮连锁品牌的发源地,不仅有沈梦辰所说的“月子鸡”,更是湖南省老字号、湘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店面虽然不大,每天基本上顾客络绎不绝,相当火爆。其药膳土鸡和木耳炒鸡都可以好好品尝一下,各具风味。臭鳜鱼现在很多店都没有了,这家的臭鳜鱼肉质紧实,别具风味的鲜香一口下去可谓流连忘返。还有就是现做的米饼,绝对是餐后点心的不二选择,小朋友们肯定会深深地爱上它。
导航8.8公里,一家湘潭网红美食店“卤跌好龙虾”也不要错过了。这家店只有晚餐和夜市,稳稳地抓住龙虾季的尾巴,想品尝湘潭龙虾和你家乡有啥不同不妨来这里试试。推荐这家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里海鲜、湘菜、烧烤等一应俱全,而且味道和品质都很不错。听说近期还推出古法冰糖烤梨和高山参汤黑山羊等特色美食,也可品尝一番。其店旁边还有湘潭餐饮业的颜值担当晴溪庄园,《舌尖上的中国》栏目总导演陈晓卿曾特意来潭品尝的湘纺新建村米粉店,湘潭知名面点大队部小吃店和红太阳酒家的佛手,以及帝一铭、老傅家水煮活鱼、光辉羊肉等品牌餐饮名店。
导航11公里,三店齐推荐——山村驴庄吉安路店、华嫂子家菜馆和福满堂酒家,三家店之间距离仅100米左右。山村驴庄是汤锅驴肉湘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主打的就是驴肉不过夜,味道营养鲜美。山村驴庄的烤驴肉串和口味驴蹄,保证您不会踩坑。华嫂子家菜馆也是湘潭的一个老品牌,想品尝地道的家常口味可以选择这一家。另外就是福满堂酒家了,镇店之宝则是湘菜中具有响当当名气的马家河黑山羊,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马家河黑山羊肉质紧嫩,配以腌制的特色红酱,带着汤吃,鲜香的灵魂在味蕾中游荡,让人回味无穷。
导航12公里,最后推荐大家到本次湖南卫视《去“湘”当有味的地方》极力推荐的左氏十八总活鱼店。这家店不但在电视节目和抖音上很火,而且他家也是荣获湖南省老字号和湘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店,更是充分印证“红色湘潭,鱼很红”真实写照。水煮洄渡鱼奶白奶白的汤汁,用其鱼汤泡饭,连呷三碗。香辣口的红汤水煮活鱼,紫苏是这道菜的“顶配”,加之家传的秘制豆瓣酱,筷子稍微慢点可能就被同桌吃完了。糖醋排骨,现在还是左妈妈亲自做,那一丝丝的感觉是多少老饕们儿时的回忆。高压锅香干是让汪涵直接把控不住的美食,雪水臭豆腐体验一下臭豆腐“洗白”的味蕾之旅。当然在其店旁边还有茗胜私房菜、船架佬脚鱼楼、串客来一手、御香元、宁舍等一众美食打卡地,都值得您停下脚步大快朵颐一番。
一路向南开车不到20分钟,便可打卡上述美食。当然,湘潭远远不止文中这些美食,请您留下来,住下来,慢慢地品味定能发现和爱上更多更多的宝藏美食。因“花”而遇,让我们一起开启舌尖上花团锦簇一般的湘潭味道。
七、2023年6月30日在湘潭日报、湖湘源文化专栏、湘潭市文旅广体局官方账号等媒体发表《一品湘潭鱼 才识湖湘鲜》
湘潭是伟人故里,是一座美食之城,打造一个最闪光的美食热点和爆点,对吸引更多的食客前来打卡,推动消费活跃、餐饮行业发展、城市商文旅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湘潭餐饮的品牌在哪?笔者以为答案是“鱼”。
从食俗文化可见群众基础之深。“鱼”有很多美好的寓意,如“年年有余(鱼)”“富贵有余(鱼)”等。小时候就有“多恰鱼变灵泛”的说法,还有“无鱼不成席”的习俗。在湘潭县,传统的老八大碗顺口溜曰:“头盘什样锦,羊丝打马粉,三碗鸡,四碗甜,五碗来得足,六碗是扣肉,七碗鱼,八碗汤,调羹一响,恰个精光。”这些足够看出鱼在百姓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湘潭食俗中有“盐鱼淡肉”一说。正确打开“湘潭水煮活鱼”这一名菜的方式应该是,鱼上桌后,先在碗里盛上半碗米饭,舀上两勺鱼汤,品其鲜味,再去吃鱼肉,正所谓“鱼汤淘饭,连吃三碗”。
从影视书籍可见伟人喜鱼。湘潭是毛泽东的家乡,家乡菜是他所爱,家乡鱼更是他的最爱。下面的三个故事,很好印证了这一点。
为鱼“光盘”。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第一集中,描述了1950年毛主席从苏联返回祖国,在火车上厨师送上一道火焙鱼。毛主席一见,直接光盘行动,吃得那叫一个香,并评价这位厨师是“一招鲜,吃遍天”。随后,毛主席又对总理说,这三个多月以来,总算吃饱了。
为鱼取名。20世纪60年代毛主席回湖南,住在蓉园宾馆。为毛主席烧菜的是湘菜教父石荫祥。虽然石荫祥烧的菜很对毛主席的胃口,但毛主席保健医生请石荫祥多烧几道清淡而健康的菜品。石大师想到了用鱼,借鉴西餐的烹饪技法,制成一道口味清淡的菜。毛主席吃后相当满意,问石荫祥这道菜叫什么名字?石荫祥说:“就是面包夹鱼嘛,鱼排上面抹的是蛋清。”毛主席便说,叫芙蓉鱼排如何?芙蓉是湖南的雅称,用这两个字来体现湘菜的特点,十分贴切。
最后一个生日。1975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最后一个生日。餐中,他喝了胖头鱼汤,高兴地说:“胖头鱼汤好香噢!”因为当时主席的身体健康状态已经很不好了,喝汤的时候,他坚持自己用勺舀汤喝,不让别人帮忙。
上述事例说明,不管是什么年代,不论是什么地位,食“鱼”对湘潭人来说,都是一种习惯和偏爱。
“一品湘潭鱼,才识湖湘鲜”。2023年是毛泽东诞辰130周年,诚邀五湖四海的朋友们来湘潭,品尝毛主席最爱吃的湘潭鱼。
八、2022年4月24日在湖南日报、今日头条、华声在线、湘潭在线新闻网、湘潭市文旅广体局官方账号等媒体发表《最美家乡美食推荐官|红色湘潭鱼很红》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我的家乡是伟人故里,红色湘潭。滔滔湘江水似乎特别眷顾它,流至我的家乡突然大大地转了个大弯,不但形成了千里湘江第一湾,也弯出了宽阔的水域和富硕的水产。慈母般的湘江,在尽情哺育了这座美丽的城市后,才恋恋不舍地向北而去。虽然长江禁捕十年,但家乡人民都喜欢用生态养殖的鱼做食材烹出鲜味,来湘潭,呷鲜鱼。
鱼汤泡饭,连呷三碗。“鱼类备受市场关注成为行业发展的新特点,而湘潭水煮活鱼总冠以招牌菜品出现在全国各家湘菜馆中。”近日,由湖南省商务厅和湖南省餐饮行业协会指导并发布的《2021年—2022年湖南省餐饮行业发展和趋势报告》中指出。提到湘潭水煮活鱼,不得不说一下位于原先湘潭去省城的必经之路107国道旁的湘春楼酒家,这家店创立于1986年,和我同年。35年来,长株潭食客们纷至沓来,当时盛况可形容为最早实现的长株潭美食融城了,特别是路过国道的货车司机们,必得到湘春楼品尝这道湘潭水煮活鱼才不枉费这趟行程途经湖南,路过湘潭。湘潭水煮活鱼讲究现宰现煮,选用本地人所称的雄鱼为主食材,过油后加入昭山的山泉水,将汤煮得奶白奶白的,加入最佳伴侣青椒圈、紫苏、龙牌酱油等,起锅倒入白色的器皿中,一滚当三鲜,趁热吃,肉嫩汤鲜,让人回味无穷。一道水煮活鱼是一种人文格调,北方的炖鱼体现了北方人的豪情与奔放,湘潭水煮活鱼则体现了南方人细腻与温情。如果您来到我的家乡,品尝水煮活鱼,我个人觉得渔香庭院、左氏十八总活鱼店、船架佬、窑湾渔村、樟树湾、景妹子活鱼店、老傅家水煮活鱼等都不错,欢迎来打卡。
伟人故里,万里江山一片红。迄今为止,除了家喻户晓的毛氏红烧肉外,剁椒鱼头就是另一道荣获“中华名菜”的湘潭名菜。湘潭剁椒鱼头选取水库鳙鱼,在鱼鳃往下比划三指的宽度将鱼头和鱼身分割,将鱼头洗净放于盘中,加入三椒(剁辣椒、大红椒、小米辣)和其它调味料蒸出,端上餐桌前不要撒葱花,放两根香菜予以搭配,正如俚语说红配绿看不足,湘潭剁椒鱼头则是吃不厌。十年前在湘潭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湘菜美食文化节,一道长度为60厘米,宽度为58厘米的剁椒鱼头呈现在开幕式现场,创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最大的剁椒鱼头世界纪录。火红红的辣椒,覆盖在白嫩嫩的鱼头肉上,充分体现了红色湘潭的独特魅力。如果您来到我的家乡,品尝剁椒鱼头,我推荐国一饮食店、光头朋友鱼头店、怡园鱼头店、老细私房菜、茗胜私房菜等等,用经典菜吸引新客,都经得起新饕检验。
到底是叫“湘潭热鱼”还是“湘潭页鱼”?这是一道地道湘潭家常菜,也可以说是那种家乡中妈妈的味道。对于菜名的疑问,我个人比较喜欢叫“湘潭页鱼”,理由请听我娓娓道来。在我家乡这道菜大多选用草鱼,可能因为草鱼一般都生长的很大,一餐吃不完,所以我们就将其分隔成手掌大小予以腌制保存。吃时取出予以焖煮,放入鲜红椒和湘潭烹鱼神器紫苏(湘乡市一些地方也用藿香来代替紫苏,喜欢的人就喜欢,别有一番风味),白花花的鱼肉,伴以黏稠的汤汁,用筷子夹起来如翻书似的一页一页朝碗中掉落,拌饭一绝。
近年来湘潭市政府高度重视湘潭菜的发展,成立了湘菜发展产业联盟,两度承办中国湘菜文化美食节,研发“湘潭四大名人菜”,开展“味道湖南美食,湘潭美食季”活动等等。特别是2020年由湘潭市岳塘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湘潭市首届鱼文化特色美食节”,邀请了省内外广大客商一起共享“湘潭鱼霸霸,品味大岳塘”这一美食文化盛宴,并首发“湘潭全鱼宴”,引起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红色湘潭,鱼很红,欢迎您到我的家乡湘潭来做客。
(作者系湘潭市文旅推荐官、湖南省餐饮文化大师、湘潭市餐饮文化代言人、大众点评V8、湘潭十佳优秀志愿者 邓新虎)
责编:陶妞
来源:岳塘新闻网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法华山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山市晴岚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昭潭
“我”和岳塘的故事|蔡蔡和大乔:返乡青年 逐梦“绿心”沃野
“我”和岳塘的故事|朱大可:深耕岳塘 开拓创新 成就电气“小巨人”
岳塘区“我爱湘潭我的家”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活动暨“活力湘潭 快乐走娃”活动启动
文旅新区 多彩岳塘丨在七星桃花源遇见“世外桃源”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区:欢天喜地闹元宵
下载APP
分享到